assembly-assembly汇编记录
assembly-assembly汇编记录
前篇
- 汇编语言入门教程 (主要参考, 通俗易懂) - http://www.ruanyifeng.com/blog/2018/01/assembly-language-primer.html
- Introduction to reverse engineering and Assembly, by Youness Alaoui
- x86 Assembly Guide, by University of Virginia Computer Science
- ARM汇编一些基础知识
汇编语言是二进制指令的文本形式,与指令是一一对应的关系。比如,加法指令00000011
写成汇编语言就是 ADD。只要还原成二进制,汇编语言就可以被 CPU 直接执行,所以它是最底层的低级语言。
寄存器
学习汇编语言,首先必须了解两个知识点:寄存器和内存模型。
先来看寄存器。CPU 本身只负责运算,不负责储存数据。数据一般都储存在内存之中,CPU 要用的时候就去内存读写数据。但是,CPU 的运算速度远高于内存的读写速度,为了避免被拖慢,CPU 都自带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。基本上,CPU 缓存可以看作是读写速度较快的内存。
但是,CPU 缓存还是不够快,另外数据在缓存里面的地址是不固定的,CPU 每次读写都要寻址也会拖慢速度。因此,除了缓存之外,CPU 还自带了 寄存器(register),用来储存最常用的数据。也就是说,那些最频繁读写的数据(比如循环变量),都会放在寄存器里面,CPU 优先读写寄存器,再由寄存器跟内存交换数据。
寄存器不依靠地址区分数据,而依靠名称。每一个寄存器都有自己的名称,我们告诉 CPU 去具体的哪一个寄存器拿数据,这样的速度是最快的。有人比喻寄存器是 CPU 的零级缓存。
寄存器的种类
我们常常看到 32位 CPU、64位 CPU 这样的名称,其实指的就是寄存器的大小。32 位 CPU 的寄存器大小就是4个字节。
内存模型:Heap
寄存器只能存放很少量的数据,大多数时候,CPU 要指挥寄存器,直接跟内存交换数据。所以,除了寄存器,还必须了解内存怎么储存数据。
程序运行的时候,操作系统会给它分配一段内存,用来储存程序和运行产生的数据。这段内存有起始地址和结束地址,比如从0x1000
到0x8000
,起始地址是较小的那个地址,结束地址是较大的那个地址。
程序运行过程中,对于动态的内存占用请求(比如新建对象,或者使用malloc
命令),系统就会从预先分配好的那段内存之中,划出一部分给用户,具体规则是从起始地址开始划分(实际上,起始地址会有一段静态数据,这里忽略)。举例来说,用户要求得到10个字节内存,那么从起始地址0x1000
开始给他分配,一直分配到地址0x100A
,如果再要求得到22个字节,那么就分配到0x1020
。
这种因为用户主动请求而划分出来的内存区域,叫做 Heap(堆)。它由起始地址开始,从低位(地址)向高位(地址)增长。Heap 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会自动消失,必须手动释放,或者由垃圾回收机制来回收。
内存模型:Stack
除了 Heap 以外,其他的内存占用叫做 Stack(栈)。简单说,Stack 是由于函数运行而临时占用的内存区域。
请看下面的例子。
1 | int main() { |
上面代码中,系统开始执行main
函数时,会为它在内存里面建立一个帧(frame),所有main
的内部变量(比如a
和b
)都保存在这个帧里面。main
函数执行结束后,该帧就会被回收,释放所有的内部变量,不再占用空间。
如果函数内部调用了其他函数,会发生什么情况?
1 | int main() { |
上面代码中,main
函数内部调用了add_a_and_b
函数。执行到这一行的时候,系统也会为add_a_and_b
新建一个帧,用来储存它的内部变量。也就是说,此时同时存在两个帧:main
和add_a_and_b
。一般来说,调用栈有多少层,就有多少帧。
等到add_a_and_b
运行结束,它的帧就会被回收,系统会回到函数main
刚才中断执行的地方,继续往下执行。通过这种机制,就实现了函数的层层调用,并且每一层都能使用自己的本地变量。
所有的帧都存放在 Stack,由于帧是一层层叠加的,所以 Stack 叫做栈。生成新的帧,叫做”入栈”,英文是 push;栈的回收叫做”出栈”,英文是 pop。Stack 的特点就是,最晚入栈的帧最早出栈(因为最内层的函数调用,最先结束运行),这就叫做”后进先出”的数据结构。每一次函数执行结束,就自动释放一个帧,所有函数执行结束,整个 Stack 就都释放了。
Stack 是由内存区域的结束地址开始,从高位(地址)向低位(地址)分配。比如,内存区域的结束地址是0x8000
,第一帧假定是16字节,那么下一次分配的地址就会从0x7FF0
开始;第二帧假定需要64字节,那么地址就会移动到0x7FB0
。
CPU 指令 - 示例
c 语言代码
了解寄存器和内存模型以后,就可以来看汇编语言到底是什么了。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程序example.c
。
1 | int add_a_and_b(int a, int b) { |
gcc 将这个程序转成汇编语言。
1 | $ gcc -S example.c |
上面的命令执行以后,会生成一个文本文件example.s
,里面就是汇编语言,包含了几十行指令。这么说吧,一个高级语言的简单操作,底层可能由几个,甚至几十个 CPU 指令构成。CPU 依次执行这些指令,完成这一步操作。
example.s
经过简化以后,大概是下面的样子。
1 | _add_a_and_b: |
可以看到,原程序的两个函数add_a_and_b
和main
,对应两个标签_add_a_and_b
和_main
。每个标签里面是该函数所转成的 CPU 运行流程。
每一行就是 CPU 执行的一次操作。它又分成两部分,就以其中一行为例。
1 | push %ebx |
这一行里面,push
是 CPU 指令,%ebx
是该指令要用到的运算子。一个 CPU 指令可以有零个到多个运算子。
push 指令
根据约定,程序从_main
标签开始执行,这时会在 Stack 上为main
建立一个帧,并将 Stack 所指向的地址,写入 ESP 寄存器。后面如果有数据要写入main
这个帧,就会写在 ESP 寄存器所保存的地址。
然后,开始执行第一行代码。
1 | push 3 |
push
指令用于将运算子放入 Stack,这里就是将3
写入main
这个帧。
虽然看上去很简单,push
指令其实有一个前置操作。它会先取出 ESP 寄存器里面的地址,将其减去4个字节,然后将新地址写入 ESP 寄存器。使用减法是因为 Stack 从高位向低位发展,4个字节则是因为3
的类型是int
,占用4个字节。得到新地址以后, 3 就会写入这个地址开始的四个字节。
1 | push 2 |
第二行也是一样,push
指令将2
写入main
这个帧,位置紧贴着前面写入的3
。这时,ESP 寄存器会再减去 4个字节(累计减去8)。
第二行也是一样,push
指令将2
写入main
这个帧,位置紧贴着前面写入的3
。这时,ESP 寄存器会再减去 4个字节(累计减去8)。
call 指令
第三行的call
指令用来调用函数。
1 | call _add_a_and_b |
上面的代码表示调用add_a_and_b
函数。这时,程序就会去找_add_a_and_b
标签,并为该函数建立一个新的帧。
下面就开始执行_add_a_and_b
的代码。
1 | push %ebx |
这一行表示将 EBX 寄存器里面的值,写入_add_a_and_b
这个帧。这是因为后面要用到这个寄存器,就先把里面的值取出来,用完后再写回去。
这时,push
指令会再将 ESP 寄存器里面的地址减去4个字节(累计减去12)。
mov 指令
mov
指令用于将一个值写入某个寄存器。
1 | mov %eax, [%esp+8] |
这一行代码表示,先将 ESP 寄存器里面的地址加上8个字节,得到一个新的地址,然后按照这个地址在 Stack 取出数据。根据前面的步骤,可以推算出这里取出的是2
,再将2
写入 EAX 寄存器。
下一行代码也是干同样的事情。
1 | mov %ebx, [%esp+12] |
上面的代码将 ESP 寄存器的值加12个字节,再按照这个地址在 Stack 取出数据,这次取出的是3
,将其写入 EBX 寄存器。
add 指令
add
指令用于将两个运算子相加,并将结果写入第一个运算子。
1 | add %eax, %ebx |
上面的代码将 EAX 寄存器的值(即2)加上 EBX 寄存器的值(即3),得到结果5,再将这个结果写入第一个运算子 EAX 寄存器。
pop 指令
pop
指令用于取出 Stack 最近一个写入的值(即最低位地址的值),并将这个值写入运算子指定的位置。
1 | pop %ebx |
上面的代码表示,取出 Stack 最近写入的值(即 EBX 寄存器的原始值),再将这个值写回 EBX 寄存器(因为加法已经做完了,EBX 寄存器用不到了)。
注意,pop
指令还会将 ESP 寄存器里面的地址加4,即回收4个字节。
ret 指令
ret
指令用于终止当前函数的执行,将运行权交还给上层函数。也就是,当前函数的帧将被回收。
1 | ret |
可以看到,该指令没有运算子。
随着add_a_and_b
函数终止执行,系统就回到刚才main
函数中断的地方,继续往下执行。
1 | add %esp, 8 |
上面的代码表示,将 ESP 寄存器里面的地址,手动加上8个字节,再写回 ESP 寄存器。这是因为 ESP 寄存器的是 Stack 的写入开始地址,前面的pop
操作已经回收了4个字节,这里再回收8个字节,等于全部回收。
1 | ret |
最后,main
函数运行结束,ret
指令退出程序执行。
学习数据传送指令PUSH、POP
PUSH 和 POP :称为压入堆栈指令和弹出堆栈指令,格式是“PUSH SRC(源操作数)”和“POP DST(目的操作数)”。
PUSH 指令和 POP 指令是匹配出现的,上面的代码有多少个 PUSH 下面的代码就有多少个 POP,否则堆栈就会不平衡。
PUSH 指令将源操作数SRC压入堆栈,同时 ESP-4,而 POP 恰恰相反,POP 指令从堆栈的顶部弹出4字节的数值然后放入DST。在32位的 Windows 操作系统上,PUSH 和 POP 指令的操作是以4字节为单位的。
PUSH 和 POP 指令常用于向函数传递参数。
几条汇编指令
1 | mov ax, 18 ax=0018H |